(資料圖)
人老了,有養老金可以領取,那么房子老了,年久失修,該怎么辦呢?今年6月底,住建部部長倪虹提出要探索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,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;兩天之后,倪虹再次發文呼吁要建立房屋“體檢、養老、保險”三項制度,沒錯,“房屋養老金”呼之欲出了!
什么是房屋養老金,它與現有的物業維修資金又有什么區別呢?根據專業人士的設計,房屋養老金制度由兩部分組成,一類是目前的物業維修資金,也可以理解為房屋養老金的個人賬戶,它主要是用于房屋的共用部位和共用設施的維修、更新和改造;另一類就是醞釀中的房屋養老金,也就是房屋維修的公共賬戶,它的來源是政府的財政投入,保障的是房屋的公共安全,比如定期體檢,對房屋整體進行專項排查,以排除安全隱患等等。
其實看看我們身邊的各種建筑,尤其是居民小區,一旦建筑年限超過了20年,也就是到了房屋的“中老年期”,外墻脫落,管線老化,基礎設施破舊,使得安全隱患越來越多。2022年4月長沙自建房倒塌,2023年6月天津幾幢居民樓沉降開裂,以及發生在銀川的燒烤店爆炸導致的樓房倒塌,都讓房屋安全維護問題成為居民最關心的話題,也使得房屋養老金制度再次擺上臺面。
既然已經有了房屋在交房時收取的維修資金,為何還要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呢?這是因為現有的維修資金無法做到“應修盡修”,難以滿足房屋在維修改造時的需求。一項統計顯示,目前國內單個住宅小區的維修資金規模約為600萬至900萬,隨著房屋步入“中老年期”,維修資金的需求逐年增加,“缺口”越來越大,一些住宅小區的維修資金正在快速減少甚至枯竭。
那么第三個問題來了,房屋養老金的錢從哪兒來呢?前面說了,這項新制度的資金來源是財政投入,有人或許會問,房屋產權歸個人所有,政府為什么要出這筆錢呢?來自專業人士的答案是,現行制度下難以確保房屋的“應修盡修”,所以才需要政府出面,來源有這些幾類,一是通過立法,從土地出讓金、土地增值稅以及房產稅中,提取一定比例的份額,統籌到房屋養老金的公共賬戶中,還有一類是引入金融機構的參與,也就是商業性質的房屋養老金,比如房屋安全保險。
有人認為,房屋養老金制度的建立可以創造很多新的商機,物業公司、中介機構、金融機構、保險機構都會積極參與進來。在我看來,這項新制度的建立是對住宅維修資金的補充,是為房屋提供基本安全保障的,千萬不能本末倒置,成為一些機構新的利潤增長點,尤其是在籌集、使用乃至產生收益的過程中,監管一定不能缺位,讓房子能夠安享“晚年”。
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記者馬祚波
關鍵詞: